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这不仅有利于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和良好司法环境的构建,也促使基层法院的内部职权配置更加科学化和合理化,给基层法院法官队伍建设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下面,以榆阳区人民法院为例,浅析基层法官队伍建设面临的机遇、挑战及措施探究。
近三年来,榆阳法院受经济形势影响,尤其是民间借贷纠纷引发案件激增,受理各类案件从2013年的5531件上升至2015年的15712件,年均增长率为70%。而一线法官只增加了11人,法官年均办案由98件上升至220件,有的甚至多达300、400件,案多人少矛盾不言而喻。
司法改革给法官队伍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司法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福祉,也给基层法官带来了福音,尤其是《人民法院第四个五年改革纲要》的出台,使法官迎来了空前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1、权力自由与职业技能压力的挑战。健全审判权力运行机制,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彻底打破法官层层审批、逐级请示的工作局面,真正解决“审者不判,判者不审”的问题。但在“自由裁量”的同时,也要求具备政治素养好、办案能力强、专业水平高、司法经验丰富的综合素质。从榆阳区法院目前法官年龄和法官职业化结构来看,35岁以下23人,45岁以上33人,非法律科班出身30人,法官队伍距离“专业化”、“专家化”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2、发展机会与案件数量压力的挑战。法官员额制度的建立,使一部分法官面临着“出局”的可能,案多人少的矛盾会更加严重,就拿榆阳区法院来说,一名法官一年要办理200、300甚至400件案件,导致“局内的人”力不从心,存在隐性流失的可能。3、职业尊荣与司法责任压力的挑战。实行主审法官办案责任制,考验着基层法官的司法责任性,因为对于基层法院来说,各种社会杂质鱼目混珠,如何让法治土壤回归净土,让基层法官心灵保持纯洁,这也需要法官对法治信仰和道德底线的坚守。4、司法公信与社会舆论压力的挑战。由于基层法院缺乏相应的制度措施和配套设施,以及群众对法律的模糊认识,主观判断,往往因为一条自主的负面信息可能引发舆论爆炸,甚至出现蝴蝶效应,这种来自社会的舆论压力,又是一种无形的挑战。当然,基层法官也存在着对其它如审限压力、风险压力、人情关系压力、考核机制压力等诸多方面的挑战。
如何适应新常态,加强基层法官队伍建设,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法院软实力。完善法官在职培训机制,以实际需求为导向,坚持分类、分级、全员培训,着力提升基层法院职业技能。榆阳区法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把理论知识与岗位练兵相结合。定期组织法官干警学习新司法解释等理论知识,同时针对青年法官办案经验不足的问题,创建“以老带新”、“庭审观摩”、“青年法官列席审委会”等工作机制,促使青年法官快速成长,努力提升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通过系列举措推进法官队伍的正规化、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
拓宽司法辅助渠道,减轻法官负担。针对基层法官办案压力大、司法辅助人员不足、不稳定的情况,亟待需要科学确定法官与审判辅助人员的数量比例,探索建立司法辅助人员的正常增补机制,榆阳区法院建立的“一审一辅一书”人员配备机制,切实减轻了法官办案负担。同时还要拓宽审判辅助人员的来源渠道,以购买社会化服务的方式补充人员,榆阳区法院向社会购买104名司法辅助人员,按需分配至各庭室。同时,针对法官断层和流失的现象,也需要积极完善法官职业保障机制和科学考核机制,从而为基层法院注入新活力,留住好法官。
强化道德建设,坚定法治信仰。法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法学理论知识,还要具备端正的品行,榆阳区法院始终坚持把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通过警示教育、专家讲座等方式,教育引导法官干警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纪律意识,忠实履行职责。当然,这也要求法官在司法实践中“慎独、慎思、慎微、慎行”,坚定理想信念,崇尚职业道德,牢记法官使命,正确行使自己手中的权力。
畅通与媒体沟通交流,占领舆论主阵地。建立与媒体交流平台,与媒体形成良性互动。榆阳区法院通过定期召开媒体座谈会或新闻发布会,主动向媒体介绍法院工作动态、工作措施和工作成果,让媒体成为基层法院好声音的传声筒,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同时,对群众关注的案件或有影响的案件,通过邀请媒体旁听案件审理来披露案件信息,保证媒体客观公正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