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担任西北财经办主任的贾拓夫在转战陕北途中(右起贾拓夫、林伯渠、习仲勋、马明方、贺龙)
在陕北的老一辈革命者中,贾拓夫是唯一从江西中央苏区出发、走完长征的人。
贾拓夫(1912—1967),陕西神木人,原名贾耀祖。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秋任共青团陕北特委组织部部长、代理书记。后任中共陕西省委委员、秘书长,负责省委组织、宣传工作,为整顿和发展陕西各地党团组织做了大量工作。
1933年7月28日,陕西省委在骡马市福盛楼饭馆以吃饭为掩护,开会讨论问题,结果被叛徒出卖,很快有特务上门来抓人。当时,陕西省委书记杜衡一出门即遭到逮捕。正在结账的贾拓夫发现险情,立即从后门撤离。陕西省委因主要领导人被捕叛变,敌人开始大肆搜捕共产党人,省委组织遭到严重破坏。身为秘书长的贾拓夫一度陷入困境,他决定到上海向党中央汇报陕西的情况。
贾拓夫到达上海后,又随中央迁移到江西苏区。在1934年1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六届五中全会上,贾拓夫被选入主席团。在江西期间,贾拓夫在陈云领导的中共中央马恩列斯学校担任白区理论班班主任。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苏区红军被迫撤离根据地开始长征。贾拓夫成为为数不多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陕北人。
红军长征的目的是要北上。但北上的落脚点究竟在哪里?
1935年9月12日,中央在四川俄界(今甘肃境内)召开会议,决定红军继续北上,在接近苏联的地区创造一个新的根据地。
俄界会议后,党中央率红一、三军和中央军委纵队继续北上。1935年9月17日,攻克天险腊子口(今属甘南藏族自治州)。第二天,红一军直属侦察连智取岷州哈达铺(今属陇南市宕昌县),由于此地处于岷山与陇南山地,加之当年交通不便,信息比较闭塞,红军侦察队仅从哈达铺邮政代办所和其他地方找到一批《大公报》《晋阳日报》《中央日报》《西安报》等报纸,送给中央领导人阅读。其中,7月23日《大公报》刊载“全陕北赤化人民七十余万,编为赤卫军者二十万,赤军者二万。”8月1日《大公报》刊载“盘踞陕北者为红军二十六路军,……匪军军长刘子(志)丹辖三师……为匪军主力部队,……现在陕北状况,正与民国二十年之江西情形相仿佛。”8月28日《大公报》刊载“徐海东窜甘,刘志丹占据绥德南区”等消息。叶剑英看了这些报纸后急忙找到贾拓夫,贾拓夫高兴地说:“我们陕北是个闹革命的好地方,群众生活艰苦,迫切要求革命,加上穷乡僻壤,山高沟深,可以和反革命势力周旋。”
毛泽东得知情况后,找贾拓夫询问陕北革命的详情。贾拓夫把刘志丹领导陕北红军开展活动的情况向毛泽东作了汇报,并建议党中央到陕北立足。
听完贾拓夫的汇报,毛泽东兴奋地说:“别说(刘志丹)有几万红军,能有一万也就好了。”他转身向身边的谢觉哉说:“看来刘志丹在陕北至少开辟了一块根据地,到了陕北再说吧。”
中央红军长征落脚点的选择经过6次变化,最终确定在了陕北。这个决策过程中,这几张报纸和贾拓夫起到关键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