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负着对“世界唯一匈奴故都——统万城”这一中国“大遗址”的保护和利用的崇高使命,统万城考古遗址公园应运而生。在陕西省古迹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刘克成教授主持编制的《统万城考古遗址公园详细规划》方案中,关于规划原则的说明,是这样6句话:
1.保护统万城遗址以及所包含的历史信息的真实性
2.保护统万城遗址及其历史环境的完整性
3.坚持“最小干预”的原则
4.坚持遗址保护与遗址景观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相协调的原则
5.坚持可还原性原则,尽可能避免建设活动对遗址的破坏
6.强调方便管理和有利人民
怀揣着对历史的尊重和敬畏,这6条原则始终贯穿在统万城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为了达到“最小干预”“与环境相协调”等目的,在新建建筑的建筑形式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设计师团队可谓花费了大量心思,让建筑“隐入”在公园中!
其中,就有三座新建建筑,都采取了“覆土式建筑”形式,它们是统万城遗址博物馆、白城子民宿、西南城角游客服务站。小编先带您品读这些建筑的设计理念,一睹它们低调而惊艳的风采!
长城之畔添新景,世界遗产展神奇。在无定河南岸的沙丘台塬上,直对统万城遗址西南角楼的地方,坐落着一座形似“沙漠宝盒”的建筑,它就是统万城遗址博物馆。
统万城遗址博物馆是统万城考古遗址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游览动线上的第一站,建筑面积为9922平米,由刘克成教授主持方案设计,著名雕塑家史抒青承担博物馆艺术装饰幕墙的设计,主要包括游客服务中心、博物馆、考古研究中心三大功能。其选址于白城则村无定河南岸的沙丘台塬上,距离统万城遗址仅约1100米,与遗址隔岸相望,游客在博物馆可远眺统万城壮观的南城墙遗址,切身感受它的雄浑壮阔。
设计利用沙丘北坡的一处凹地布置遗址博物馆,整个博物馆分四层,以考古探坑为意向,采取“消隐”的手法将建筑体量化整为零,随坡就势,层层跌落,形成一个个相互关联、埋入地下的“宝盒”。
从南向北望去,视平线上只能看到一层的建筑体量,当游客进入博物馆后,才能发现这座“沙漠宝盒”的奥妙,设计师以别样的方式表达出对历史的敬意,游客参观路径从上往下,从四层下到一层,百转千回,犹如步入地下迷宫,探秘黄沙掩埋的统万城故事,了解消失了的匈奴民族的历史,读懂中华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此外,设计通过屋面绿化、种植绿植等方式进一步消隐建筑体量,从遗址由北南望时,整个博物馆掩映在树林中,嵌合于沙丘台塬之内,保证了山形地脉与自然景观带连续。
博物馆外墙大面积运用浅沙色艺术混凝土挂板,这种材料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当地的沙丘地层,使得建筑风貌朴素自然,与沙漠整体环境氛围和谐一致,做到对遗址环境的最少干扰,保证了与周围环境景观的协调。
博物馆顶层的游客服务中心是近80米长的矩形体量,遥指统万城南城墙遗址,也是整个博物馆非常醒目的标志性建筑,其外幕墙以当地传统建筑材料“旱柳柳椽”为意向,将经不同程度氧化的铜板、铝板进行卷曲褶皱,而后有机排列形成艺术装置幕墙,形成了既传统又现代、既抽象又具象的视觉效果,建筑外观朴素自然,与遗址氛围相协调,也营造出了遗址与博物馆“古今对话”的巧妙空间格局。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在统万城遗址博物馆南侧、圪洞河北岸的沙土中,隐藏着一座下沉式的神秘建筑,这就是白城子民宿了。
民宿建筑采取了“地坑院”的传统建造形式,建筑面积为2680平米,分上下两层,建筑主体分为东西两个院落,外墙材料为与环境相融合的沙土色涂料。从上帝视角看去,建筑是一大一小两套紧密相连的下沉式四合院,而从南向北看去时,才看到二层分布的建筑格局。
设计采取低技术、低能耗、被动式的绿色建筑理念,通过被动式的技术手段使建筑冬暖夏凉,同时最大限度减少了对环境的干扰。院子北侧自然嵌入沙土环境,而南侧的开放式庭院则望向圪洞河河谷,视野开阔,环境宜人,让游客在这里放松心情,获得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野奢住宿体验。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历经千年沧桑的统万城遗址的南侧,俯卧着一座不规则矩形组成的建筑,它完美隐藏于“沙丘之下”,似乎想要全部融入到这沙土中,这里便是统万城西南城角游客服务站。
西南城角游客服务站虽是整个考古遗址公园中面积最大的一处服务站,占地面积也仅有620㎡。因西南角楼是统万城遗址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一处遗迹,角台遗址高大宏伟,是统万城现存遗址的制高点,因其独具的标志性,成为游客参观遗址的最为重要的环节和打卡点。
西南城角游客服务站是离遗址是最近、关系最为紧密的一处服务站,它在设计中必然最大限度的使用了“消隐”的手法,让建筑消隐于“沙丘之下”,完美的隐藏于遗址的环境,且建筑体量、材料、色彩、建筑风格等均与遗址整体环境氛围和谐一致,不影响和改变文物遗址的环境与面貌。
设计师通过室内外功能的科学布置,室内满足了餐饮服务、旅游商店、旅游厕所、医疗急救站等旅游服务功能,室外提供电瓶车换乘服务和旅游观演、文化打卡功能。游客置身其中,立足仰视时,可切身感受到统万城巍峨耸立的雄伟气势,在视觉上形成和遗址对话和互望的关系,也能在驻足停留时,最小的干预遗址的整体环境。
统万城考古遗址公园内这三座别具匠心的覆土式建筑极尽低调,力求消隐,处处体现着向历史致敬的态度,但却让我们倍感惊艳!
它们的设计理念和手法是对“大遗址保护”和郊野型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实践,也必将为后来者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